建筑疏散樓梯相關設計要求
時間:2018-10-17 閱讀:1016次來源:本站
作為豎向疏散通道的室內、外樓梯,是建筑物中的主要垂直交通樞紐,是安全疏散的重要通道。
樓梯間防火和疏散能力的大小,直接影響著人員的生命安全與消防隊員的救災工作。
因此,建筑防火設計,應根據建筑物的使用性質、高度、層數,正確運用規范,選擇符合防火要求的疏散樓梯,為安全疏散創造有利條件。
根據防火要求,可將樓梯間分為敞開樓梯間、封閉樓梯間、防煙樓梯間和室外輔助疏散樓梯四種形式。
一般防火要求
應滿足安全疏散距離的原則。
樓梯間的布置,應滿足安全疏散距離的要求,并盡量避免形成袋形走道。
雙向疏散的原則。
樓梯間應靠近標準層或防火分區的兩端布置,以便于雙向疏散。
盡量靠外墻設置的原則。
靠外墻設置便于自然采光、通風和消防人員的援救行動。
各層不錯位原則。
除與地下室連通的樓梯,超高層建筑中通向避難層錯位的樓梯外,疏散樓梯間在各層的位置不應改變,上下直通,不變動位置。首層應有直通室外的出口。樓梯間位置變更,遇有緊急情況時人員不易找到樓梯,延誤疏散時間,造成不應有的傷亡,特別是賓館、飯店、商業樓等公共建筑。
地上層與地下層盡量不共用樓梯間原則。
地下室、半地下室樓梯間與首層之間應有防火分隔措施,且不宜與地上層共用樓梯間。一般應在首層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小時的隔墻與其他部位隔開,并直通室外。必須在隔墻上開門時,應采用乙級防火門。為確保人員迅速疏散,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樓梯間首層應直通室外。在首層與地下室、半地下室樓梯間設有防火分隔設施,既可有效防止疏散人員誤入地下室、半地下室,又能阻擋火勢、煙霧蔓延。
樓梯間空間獨立原則。
樓梯間及其前室內不應附設燒水間、可燃材料儲藏室、非封閉的電梯井、可燃氣體管道和甲、乙、丙類液體管道,并不應有影響疏散的突出物。
階梯符合疏散習慣原則。
疏散樓梯間和走道上的階梯應符合安全疏散要求,不應采用螺旋樓梯和扇形踏步。螺旋樓梯和扇形踏步,因踏步寬度變化,緊急情況下易使人摔倒,造成擁擠,堵塞通道,因此不應采用。由于建筑造形的要求必須采用時,其踏步上下兩級所形成的平面夾角不超過10度,且每級離扶手250mm處的踏步的寬度不應小于220mm。
滿足疏散寬度原則。
樓梯的寬度應根據疏散人數經計算確定。
滿足最小寬度原則。
多層建筑中:疏散走道和樓梯的最小寬度不應小于1.1m,不超過六層的單元式住宅中一邊設有欄桿的疏散樓梯,其最小寬度可不小于1m。
高層建筑中:醫院病房樓疏散樓梯的最小凈寬度1.30m,居住建筑1.10m,其它建筑1.20m。
滿足燃燒性能和耐火極限原則。
疏散樓梯應采用不燃燒材料制作,樓梯間的隔墻應滿足2h以上耐火極限,疏散樓梯的耐火極限不小于1h。
設置疏散標志和應急照明設施。
普通樓梯間(敞開樓梯間)
敞開樓梯間是指建筑物內由墻體等圍護構件構成的無封閉防煙功能,且與其他使用空間相通的樓梯間。
多層建筑常用敞開樓梯間,高層和地下建筑中不能使用。
敞開樓梯間的特點:
樓梯三面有圍護結構
一面敞開于大廳或走廊
進入樓梯間沒有門,或只設普通的木門、玻璃門
直觀、易找,疏散方便,使用方便,經濟
防火上不安全,是煙火向其它樓層蔓延的主要通道。
敞開樓梯間
敞開樓梯間是指三面有墻圍護,面向走道一側敞開的樓梯間。
敞開樓梯間的防火設置要求
敞開樓梯間除應滿足疏散樓梯的一般要求外,還應符合下列要求:
1.房間門至最近的樓梯間的距離應滿足安全疏散距離的要求。
2.樓梯間在底層處應設直接對外的出口。當一般建筑層數不超過四層時,可將對外出口設置在離樓梯間不超過15m處。
3.公共建筑的疏散樓梯兩梯段之間的水平凈距不宜小于150mm。
4.除公共走道外,其他房間的門窗不應開向樓梯間。
封閉樓梯間
封閉樓梯間是指設有阻擋煙氣的門的樓梯間。建筑封閉樓梯間的門可采用雙向彈簧門,并應向疏散方向開啟。
封閉樓梯間的防火設置要求:
高層民用建筑和高層工業建筑中封閉樓梯間的門應為向疏散方向開啟的乙級防火門,并向疏散方向開啟。
多層民用建筑中封閉樓梯間可采用雙向彈簧門。
樓梯間應靠外墻,并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風,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風時,應按防煙樓梯間規定設置。
樓梯間的首層緊接主要出口時,可將走道和門廳等包括在樓梯間內形成擴大的封閉樓梯間,但應采用乙級防火門等防火措施與其它走道和房間隔開。
一般應設封閉樓梯間的建筑物有:
1.建筑高度不超過24m的醫院、療養院的病房樓和設有空氣調節系統的多層旅館及超過五層的其他公共建筑的室內疏散樓梯(包括底層擴大封閉樓梯間)。
2.建筑高度不超過32m的高層工業建筑(廠房、庫房)。
3.甲、乙、丙類生產廠房。
4.建筑高度不超過32m的二類高層民用建筑(單元式住宅除外)。
5.十二層至十八層的單元式住宅。十一層及十一層以下的可不設封閉樓梯間,但開向樓梯間的門應為乙級防火門,且樓梯間應靠外墻,并宜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風。
6.十一層及十一層以下的通廊式住宅。
7.高層建筑的裙房。
8.汽車庫、修車庫的室內疏散樓梯。
9.人防工程地下為兩層,且地下第二層的地坪與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不大于10m時的電影院、禮堂;建筑面積大于500平方米的醫院、旅館,建筑面積大于1000平方米的商場、餐廳、展覽廳,公共娛樂場所、小型體育場所等。
防煙樓梯間
防煙樓梯間是指具有防煙前室和防排煙設施并與建筑物內使用空間分隔的樓梯間。
其形式一般有帶封閉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防煙樓梯間,用陽臺作前室的防煙樓梯間,用凹廊作前室的防煙樓梯間等。
防煙樓梯間的特點:
樓梯間入口處設有能阻擋煙氣的前室、陽臺或凹廊
進入或走出樓梯間要經過2道乙級防火門
防煙樓梯間的設置要求:
1.樓梯間入口處應設前室、陽臺或凹廊。
2.前室的面積,對公共建筑不應小于6平方米,與消防電梯合用的前室不應小于10平方米;對于居住建筑不應小于4.5平方米,與消防電梯合用前室的面積不應小于6平方米;對于人防工程不應小于10平方米。
3.前室和樓梯間的門均應為乙級防火門,并應向疏散方向開啟。
一般應設防煙樓梯間的建筑物有:
1.一類高層民用建筑。
2.除單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過32米的二類高層民用建筑。
3.塔式高層住宅。
4.十九層及十九層以上的單元式住宅。
5.超過十一層的通廊式住宅。
6.建筑高度超過32米且每層人數超過10人的高層廠房。
7.建筑高度超過32米的高層停車庫的室內疏散樓梯。
8.人防工程當底層室內地平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大于10m的電影院、禮堂;建筑面積大于500平方米的醫院、旅館;建筑面積大于1000平方米的商場、餐廳、層覽廳、公共娛樂場所、小型體育場所等。
室外疏散樓梯
室外疏散樓梯是指用耐火結構與建筑物分隔,設在墻外的樓梯。
室外疏散樓梯主要用于應急疏散,可作為輔助防煙樓梯使用。
室外樓梯的特點:
設于建筑外墻端部
全開敞
防煙效果好
室外疏散樓梯的設置要求:
1.樓梯及每層出口平臺應用不燃燒材料制作。平臺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1小時。
2.在樓梯周圍2米范圍內的墻上,除疏散門外,不應開設其他門窗洞口。疏散門應采用乙級防火門,且不應正對梯段。
3.樓梯的最小凈寬不應小于0.9米,傾斜角一般不宜大于45度,欄桿扶手高度不應小于1.1米。
室外樓梯
當室外樓梯作為疏散樓梯使用時,應滿足下列要求:
1.在樓梯周圍2.00m范圍內的墻上,除疏散門外,不應開設其他門窗洞口。疏散門應采用乙級防火門,且不應正對梯段。
剪刀樓梯間
剪刀樓梯,有的稱為疊合樓梯或是套梯。它是在同一樓梯間設置一對相互重疊、又互不相通的兩個樓梯。在其樓層之間的梯段一般為單跑直梯段。
特點:
在同一樓梯間里設置了兩個樓梯,具有兩條垂直方向疏散通道的功能。剪刀樓梯,在平面設計中可利用較為狹窄的空間,可起兩個樓梯的作用。
兩個樓梯間為各自獨立空間,雖近在咫尺卻不能相通。樓梯段是完全分隔的。
剪刀樓梯的設計要求:
剪刀樓梯間應為防煙樓梯間。
剪刀樓梯的梯段之間,應設置耐火極限不低于1.00h的實體墻分隔。
兩梯段之間如沒有隔墻,則兩條通道是處在同一空間內,若樓梯間的一個出口進煙,會使整個樓梯間充斥煙霧。
剪刀樓梯應分別設置前室。塔式住宅確有困難時可設置一個前室,但兩座樓梯應分別設加壓送風系統。
采用了剪刀樓梯的高層住宅戶門、主樓梯間的門一般開向共同使用的短過道內,使過道具有擴大前室的功能。采取相應的防火措施是:
所有的住戶和過道、樓梯間、電梯井,相鄰的墻都是有足夠厚度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具有防火墻的作用。
各住戶之間的分戶墻,有足夠高的耐火極限。
各住戶開向走道的戶門,都采用防火門。防火門都設有閉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