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賓館防火案例分析
時間:2019-08-09 閱讀:1025次來源:本站
一、情景描述
某市一棟塔式三星級賓館,地上13層,地下2層,建筑高度為52m,框架剪力墻結構,耐火等級一級,設有集中空氣調節系統,每層建筑面積均為 4000㎡,總建筑面積為6萬㎡。該賓館地下二層主要使用功能為消防泵房、柴油發電機房、配電室和通風、空調機房等設備用房和汽車庫;地下一層主要使用功能為汽車庫和辦公室;地上一層主要使用功能為消防控制室、接待大廳、咖啡廳和餐廳的宴會廳,總容納人數上限為280人;地上二層主要使用功能為健身房和餐廳的包房,總容納人數上限為250人:地上三層主要使用功能為辦公室和會議室,總容納人數上限為200人;地上四層至地上十三層主要使用功能均為客房,各層容納人數上限均為300人。該賓館各層均劃分為兩個防火分區,每個防火分區均設有兩部上下直通的防煙樓梯間。客房標準層的相關信息如圖1-7—1 所示。該賓館按有關國家工程建設消防技術標準配置了室內外消火栓給水系統、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等消防設施及器材。
二、分析要點
本案例主要分析下列內容:
根據使用用途、建筑高度,分析情景描述中賓館的建筑分類;并分析該賓館的安全出15位置、數量和寬度,到達安全出口的最大疏散距離,安全出口設置形式和疏散門開啟方向,疏散樓梯的設置形式、數量和寬度,防煙前室及合用前室的面積,疏散走道的寬度等安全疏散技術措施,是否符合相關國家工程建設消防技術標準的規定。
三、關鍵知識點及依據
(一)建筑分類
情景描述中該賓館為建筑高度超過50m的旅館。根據《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2005版)》
(GB 50045--1995)的規定,該賓館的建筑分類應為一類高層公共建筑。
(二)安全疏散
應根據建筑的高度、規模、使用功能和耐火等級等因素合理設置安全疏散。安全出口(安全出口是指保證人員安全疏散的樓梯或直通室外地平面的出口)、疏散門的位置、數量和寬度,安全出口和疏散樓梯的形式,疏散門開啟方向,疏散距離和疏散走道的寬度應滿足人員安全疏散的要求。根據《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2005年版)》(GB 50045--1995)的規定,該賓館的安全疏散應符合下列規定:
1)每個防火分區的安全出口不應少于兩個。地下室當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防火分區,且相鄰防火分區之間的防火墻上設有防火門時,每個防火分區可分別設一個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2)安全出口應分散布置,兩個安全出口之間的距離不應小于5m。
3)位于兩個安全出口之間的房間門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樓梯間的最大距離為30m,位于袋形走道兩側或盡端的房間門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樓梯間的最大距離為15m。